金融助力,“普惠”小微企业

时间:2023-11-01 15:51

5477

当前,我国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普惠金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38条举措,明确了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切实解决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本期思与辨就该话题约请三位嘉宾进行讨论。

主持人:赵鑫

嘉宾:李长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博导

尹小雄 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

余凌曲 中国(深圳)betway登陆 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

QQ截图20231127160009.png

//图为一名银行工作人员在点钞。(图片来自新华社)

大中小银行合理分工,促进产品差异化、多元化,实现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立体覆盖

主持人:普惠金融致力于实现金融共享发展,公平对待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实施意见》提出要支持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您认为应该重点开发哪些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助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李长安: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我国小微经营主体的一大焦点问题。普惠金融理念的提出,本意上来讲就是为了突破这个瓶颈,让金融能够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小微经营主体。金融机构要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引导金融资源更多配置到普惠领域,推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尹小雄:传统普惠金融都是线下作业,客户经理到企业实地调查,进行评价授信,贷款操作流程繁琐、非标准化。以2016年中国建设银行推出小微快贷为标志,普惠金融开始探索并实施全流程线上化、智能化、标准化操作,建立大数据模型进行批量授信。新阶段要在线上、线下、“线上+线下”三条产品线同时发力。大银行发挥金融科技和客户基础雄厚的优势,持续优化升级线上贷款模式,提高信用贷款占比,扩大客户覆盖面;中小银行应加强地区经济研究,对区域内重点小微企业、产业链供应链深入了解,获取更多信息,运用信息建档、评分卡等方式批量开发客户,通过线上方式共享客户共性,线下方式摸清客户个性,线上线下结合推出特色产品,对小微客群进行深度开发。大中小银行合理分工,促进产品差异化、多元化,实现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立体覆盖。

余凌曲:结合小微经营主体融资“短、小、频、急”和缺乏有效抵押质押物、风险相对较高等特征,鼓励金融机构重点开发“专属性”金融产品和服务。

一是鼓励金融机构深度挖掘小微经营主体的“经营数据信用”,综合采集小微企业营业资金流水、用水用电、企业纳税等数据,为小微经营主体提供与经营数据相关的信用贷款;

二是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科技手段,批量化开发纯线上贷款产品,做到“一次授信、随贷随还”,降低金融机构服务成本和小微经营主体负担;

三是鼓励金融机构结合小微经营主体具体经营活动场景,开发“设备贷”“采购贷”“租金贷”“员工薪酬贷”等金融产品,使金融产品与各种实际经营场景进行融合,在更好满足风险管理需求的基础上为小微经营主体提供个性化、定制化金融服务。

要实现普惠性和可持续兼顾,就必须增强战略意识,善于算大账、长期账

主持人:实际上,普惠金融面临主要客群抗风险能力不强、信用风险较高的问题,在您看来,如何兼顾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普惠性和可持续性?

余凌曲:一是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定价功能。普惠金融虽然有政策推动的因素,但本质上是“商业性金融”。要充分发挥信贷市场的定价和资源配置功能,鼓励金融机构按照收益与风险匹配、商业可持续等原则对普惠金融自主定价,推进普惠金融业务从长期来看“有利可图”。

二是激发市场竞争和创新活力。不断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和金融风险,主要依靠增加市场供给、扩大市场竞争、促进金融创新、强化风险管控等措施来实现。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和鼓励银行、保险、证券、地方金融组织等各类金融机构参与到普惠金融创新发展事业中来,让各类金融机构坚守定位、良性竞争,不断开发满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是加大普惠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在中央层面,加大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政策力度,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在地方层面,建立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政策性再担保、政银风险分担、财政贴息等政策,撬动金融机构资金源源不断流向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

李长安:一般来讲,商业银行以追求利润为经营目标,优先将稀缺信贷资源提供给能带来较大效益、风险可控的客户,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但对普惠金融来说,还必须兼顾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将抗风险能力较弱、信用风险较高的小微企业及农户等客户群体纳入服务范围,这就是“普惠”的本质含义。要实现普惠性和可持续兼顾,就必须增强战略意识,善于算大账、长期账,通过内控机制建设、数字化转型升级等,提高金融服务供给能力,降低业务盈亏平衡点,在惠及小微企业的同时着力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从而实现“普惠”与“效益”的有效统一。

尹小雄:传统观点认为小微企业风险大,抗风险能力不强。但这一看法并不全面。银行传统授信要对客户进行详尽的实地调查和财务分析,而小微企业本身就公私不分,财务不规范,因此授信效率低,差错率高,似乎风险高企。但实际上,小微企业和企业主联系紧密,绝大部分小微企业主履约守信。正是因为小微企业良好的信用,中国普惠金融贷款利率一路下行。银行可以通过大数据增信,对客户进行多元画像,构建标准化作业流程,数据普惠既提高了授信的精准度,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运营成本,为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金融风险防范难度明显加大,对强化金融监管提出更高要求

主持人:数字化是普惠金融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数字普惠金融产品能够更广泛、深层次地触达各类人群,大幅提升普惠金融的可获得性。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产品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尹小雄:做强做优做大数字普惠是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首先,要扩大数据源,大数据的作用体现在“大”,即海量数据和丰富场景,但我们在实战中经常感叹“数到用时方恨少”。要加快构建统一的数字政府平台,打破数据孤岛。其次,数字普惠作用的发挥,源于“数据×算力×算法”三方合力。数据是基础生产要素;算法是行业的具体应用,平台经济讲究“千人千面”,普惠金融的算法从客户筛选匹配到风险画像智能风控,都存在巨大的应用和优化空间。第三,搭建产业链供应链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要加大产业数字化,促进衍生数字金融的广泛应用。

余凌曲:一是全球金融科技不断迭代发展,技术先进性成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重点。目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重塑全球金融行业,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要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金融科技的研究和广泛应用,充分利用科技赋能,推进实现普惠金融“覆盖广、成本低、风险小”等目标。

二是金融风险防范难度明显加大,对强化金融监管提出更高要求。数字普惠金融相对传统线下金融而言风险更加隐蔽,利用网络渠道风险扩散更加迅速,我国要构建专门的数字普惠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充分利用监管科技赋能,不断提升金融监管和风险预警处置能力,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守正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李长安:数字普惠金融是在成本可控可持续的前提下,以各种数字化技术为前提条件,为现有金融体系覆盖不足的城镇低收入人群以及小微企业等提供平等、有效、全面的金融服务。在发展过程中,数字普惠金融一方面,要运用开放银行技术,将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无缝嵌入合作伙伴场景中,以交易触发金融服务需求;另一方面,要重视金融科技输出共享,各大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公司等可以共建数字化生态,深化技术合作推进创新。

305.jpg

推荐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