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演变的关键期,是中国全面开启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深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攻坚期。在我国进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世界变局的历史交汇点上,深圳发展面临“重大战略机遇期”和“重大风险叠加期”,要深刻认识深圳发展所处阶段,准确把握未来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
2020年8月19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联合马洪基金会举办深圳“十四五”规划专家座谈会,围绕科技创新、国资国企、金融改革、综合交通、教育发展五个领域为深圳“十四五”规划编制工建言献策。现将深圳“十四五”规划专家座谈会上的主要嘉宾发言内容进行整理汇编,以飨读者。
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是“十四五”期间深圳市落实交通强国战略、引领迈向第二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继续先行先试、创新引领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打造国际一流综合交通体系
综合交通体系“十四五”规划中占有较大的“权重”。为什么要建设国际一流的综合交通体系?这里面有三个主要背景。
首先,建设国际一流的综合交通系体系,是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40年,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央深改委批准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其内在要求,就是要继续先行先试,就是要做到国际一流、国内领先。在综合交通体系里怎么能做到国际一流、国内领先?就是要有发达的海陆空铁基础设施、高度连接的交通网络体系,建设高度智能化、低碳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就在几天前,深圳公布已经率先进入5G时代,深圳成为全球第一个5G城市,这就是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综合交通体系如何做到这一点?这是十四五期间需要考量的重要问题。
另外一个大的背景,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要做大湾区核心引擎,这个核心引擎,需要综合交通体系如何支持?如果没有很强的基础设施能力支撑的话,深圳的引擎作用是发挥不出来的,就只能自己和自己做,对外辐射和影响力是达不到的。
第三个背景,就是颠覆性技术的影响和冲击。如果说新冠疫情、贸易摩擦对综合交通体系的影响还有点远、不是那么直接,真正和综合交通体系相关的是技术应用问题。前面说了5G时代,将进入全面应用时期,还有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这些颠覆性技术与综合交通体系的融合,将是影响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期综合交通发展的重要技术因素。
如果从这三个方面的角度来讲,深圳的综合交通应该怎么做?现有的思路有四个定位:一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典范,二是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范例;三是城市可持续交通发展的标杆;四是面向未来交通科技创新高地。从上面三个背景来考量,这样的定位是合适的,但是,需要有具体的手段和强有力的措施。
海陆空铁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主要架构。深圳“十四五”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二,建设“一市多港”空港体系,扩大国际国内辐射影响力
空港是高效率、大空间范围人员往来和高价值产品货物运输的主渠道。从国际影响力、国际辐射力来说,空港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十四五”的未来五年里,现有的宝安机场将完成第三跑道、卫星厅、第四航站楼建设,客货吞吐能力将显著增强,但仍不能满足大湾区、先行区建设的需求。在十四五期间,深圳将进入双机场、四机场时代,形成“2+2“的机场格局。双机场指的是深圳宝安+惠州平潭机场。如果深圳能把惠州的平潭机场作为深圳的第二机场进行建设运营,两个机场用轨道连接起来,“十四五”期间深圳就可以进入双机场时代。目前,广州已经在规划建设第二机场,成都天府新机场已经处于在建过程之中,深圳“十四五”要补齐航空港的短板,进入双机场时代。两外两个机场,就是樟坑径直升机机场、深汕通用机场。这两个机场应考虑提升能级,就是要研究考虑能不能升级为作为支线机场。还有,就是要考虑规划建设前海水上机场、深圳湾水上机场、大鹏湾水上机场,将海上航空旅游和直线运输相结合。
要做大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拓展国际航线网络。在海港方面,国际航线在过去十几年里已经奠定了深圳作为全球基本港的地位,一直保持前四、前五的位置。反观空港国际航线覆盖,差距就大得多。成都上半年成了全球第一大客运机场,旅客吞吐量第一,什么原因?除了疫情影响因素降北京的飞机先到成都,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成都花大力气拓展引入国际航线。成都还提前谋划天府机场,其规模和影响力要与迪拜新机场平起平坐,在天府机场建成之后,可以想像规模和影响力还要翻倍。深圳国际航线的拓展力度比成都小多了。其中一个案例,深圳飞西雅图的洲际航线,由于补贴退坡而停飞。国际航线如何维持政策支持的力度,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加快建设深水泊位,打造国际中转港
海港是全球货物贸易运输的主渠道,港口在深圳外向型经济发展、成为世界工厂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深圳需不需要港口立市?如果需要的话,就要把港口继续做实、做大、做强。怎么办?要加快东部港区20万吨深水泊位的建设,目前深圳只有东部盐田港区有这样的能力。西部港区的重点是铜鼓航道扩展,铜鼓航道是西部卡脖子的工程,要强化深圳港在大湾区和全球枢纽港的地位,航道基础设施建设这个短板应尽快补齐。
做大海港的另外一个重点就是发展国际中转业务。未来五年的吞吐量从哪儿来?深圳这么多年以来,90%以上的货源来自于200公里的半径内,这是珠三角作为世界工厂的情况下。如果珠三角加工制造产业外移、高附加值产业比重提高,港口吞吐量的增加很难持续。怎么办?要做中转的文章。新加坡、香港作为国际贸易港,做的都是国际中转的文章。深圳这么多年都没做起来,和厦门比,和广州相比,国际中转的支持力度都非常大。国际中转、两头在外是需要政策上给力的地方。另外需要关注的是吞吐量结构的变化。从历史上看,过去30年深圳港口都是以出口重箱为主,进口占的比例将来会均衡化,“十四五”期间将会出现进出口重箱的比例平衡的情况。
提高港口铁路连接度,是巩固深圳基本港地位、强化“一带一路”枢纽能力的关键举措。欧洲港口新建的规划,铁路疏港比例达到65%,其余30%是内河疏运,公路占的比例是非常低的。东部盐田港区具备铁路进港的条件,但平盐铁路以前规划设计的双线双层的条件已经没有了。盐田三期要考虑铁路直接进港再重新规划双线双层进港能力,争取铁路疏港重箱占比达到35%以上。可以把东部的陆路交通进行大的改观。铁路和港口衔接能力的高低是枢纽能力发挥非常重要的手段。南沙港具备很好的铁路接入条件,现在连接西部港区的平南铁路已经部分拆除,已经没有办法再连接了,东部港区的轨道双线双层的支线设计还是很重要的。西部港区怎么做?目前只能通过驳船运到东莞石龙铁路枢纽,从那儿再上铁路。驳船费用不是很高,两头装卸的成本高一些。
高港口铁路的连接度,提高铁路疏港的比例,如果“十四五”铁路疏港占到35%重箱,我们对排放、城市拥堵带来的影响非常大,一直困扰盐田后方陆域的交通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四,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拓展大湾区内外辐射体系
轨道交通是深圳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外部、内部,满足大流量、低排放客货运需求的主渠道。“十四五”期间深,圳的轨道交通将会成为投资的重头,主要是高铁和城际铁路。高铁主要的线路是赣深客专(深圳段),深茂铁路(深圳-江门段),光明城铁、深汕、广深、深肇、深南、广深超高速磁悬浮试验线,平湖国家铁路枢纽。城际铁路方面,主要建设的线路包括中南虎城际、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深莞增城际、常龙城际、深珠城际、深惠城际、新增深中城际、深汕城际。需要关注的是深珠城际和深中城际,这是深圳向珠三角和大湾区西部的辐射带动的关键通道,“十四五”需要加快深珠和深中城际的规划建设。
铁路客运枢纽将形成“五主四辅”的格局。货运枢纽主要是平湖国家铁路枢纽。成都国际铁路港已经做成了“一带一路”年最大的铁路港,深圳作为国家规划的十八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之一,一直没做出来。“十四五”期间,平湖铁路枢纽作为国家级货运枢纽将发挥作用。另外就是深汕枢纽,深汕合作区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东部的枢纽,除了高铁还有小漠港发展建设,还有深汕的通用机场,是海陆空铁立体的节点,我觉得应该重视一下深汕枢纽的建设问题。
深圳将按计划加大地铁网线建设,并扩大深圳地铁系统和穗莞惠地铁系统的衔接。轨道交通把这些都加在一起会是很庞大的投资体量,这些在“十四五”期间大部分都能建成,都可以见到成效。
五,重视城市货运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
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做了很多“人”的文章,但对“货”的运输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十四五期间,要强化城市、都市区货运物流通道体系、城市配送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随着电商快递的发展,我们不希望看到满街都是快递的分拣、遍地都是单车的情况。如果城市的货运基础设施不能够适时规划建设,恐怕很难满足未来大都市发展的需求。现在快递很多都在城中村里、临时场地在作业。
货运通道体系,从公路上讲首先要强化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体系。另外,就是强化深圳机场、前海和宝安机场的绿色通道,把两个机场的快递物流连起来,这条绿色通道还是很重要的。
十四五期间,要规划建设三级城市物流配送基地体系。原来深圳规划了六大物流园区,现在看,平湖物流园区很多物流用地已经变更了用途。前几年,我们做初步调查的时候发现深圳缺标准化的城市配送仓库面积300万平方米,现在看来这个缺口还会变大。没有都市配送体系,疫情来了应急的物资要储备,老百姓食品的配送、电商的配送,如果没有常规、永久化的基地,人口增加密度提升以后影响是非常大的。“十四五”期间把城市三级配送中心体系明确下来。
六,加大新基建与综合交通体系深入融合,实现科技引领
新基建与综合交通体系深度融合,要建国际一流的智慧交通ITS体系。5G、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都是新基建的主要技术手段。深圳已经完成了4.6万5G基站已经布设完成,5G要充分融入机场、港口、轨道交通领域,再就是进入V2V(车对车)、V2I(车对路)、V2P(车对人),我们也可以把车载做起来,打造5G化的ITS智慧交通体系。新基建和交通体系深度融合可能是深圳“十四五”综合交通的亮点,深圳可以做样板、做标杆。深圳已经做成了全球第一个5G城市,“十四五”要要打造全球第一个5G综合交通体系,这就是新基建和综合交通体系的融合。
建设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现在看海事、交警、交委各是各自的系统,深圳尚未建成单一窗口。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没实现得了,主要是数据主权,谁都不想把数据给别人共享。现在有了区块链的技术,不需要动数据的主动权,用区块链的技术,把在不同的数据主体上的数据通过应用的需求串联起来,这是可以做的。目前技术成熟了,新加坡已经把口岸单位用区块链做起来了,他们用的是超级账本的平台。
上图是上海21个单位共建的上海ePrto单一窗口的平台,如果用区块链的方式进行检索和连接,可以避免动数据主权同时提高数据交换的效率和安全性。
上图显示的是深圳的手机数据、地铁数据和出租车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反映人群的密集和动态的趋势,既可以预测交通的拥堵和铁路站点的设计,还可以对基础设施的布局进行优化和调整,我们生成了城市物流配送需求的热力图,紫色是货运密度最高区域。
车载的大数据应用也有广阔的空间。这张图显示的是车用过去四年30万辆的车载大数据,预测粤港澳大湾区货运物流枢纽的生成,车载数据可以直接从OD的矩阵导出现实的图,可以看到深圳东西向交通占到的量是最高的,南北向中部占得比较高,还有宝安、盐田一些节点,用交通大数据可以很好的指导未来交通的规划。
七,建设绿色综合交通体系
深圳的综合交通体系要智慧化,也要低碳化。首先要建立综合交通碳足迹的记录体系。我们要做最绿色的交通,我们要研究绿色港口、绿色机场、绿色公共交通、绿色货运物流,主要是把碳足迹记录下来。交通的排放对制造业、对所有的客户进行连带的记录,用实时的记录做真实排放交易,会改变遗忘配额制的碳排放交易。
这是落基山研究所做的重塑能源的部门路线图。未来减碳的数量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实现,绿色交通体系里。
八,结论
什么是国际一流的综合交通体系?就是要建设国际一流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国际一流的综合交通运营体系,国际一流的智慧交通体系,国际一流的绿色综合交通体系。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