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8”产业集群系统布局下,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发展再出发

作者:刘兴贺

时间:2022-07-14 10:43

5360

QQ截图20220801105054.png

文|刘兴贺 中国(深圳)betway登陆 公共经济研究所,管理学硕士

一、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发展变迁

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发展,随着深圳元素不断增加,管理体制机制不断理顺与完善,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成功道路。

第一,产业转移工业园阶段(2011年之前)。产业转移工业园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双转移”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规划面积为13.08平方公里,重点承接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等产业外溢。

第二,合作区产业发展起步阶段(2011-2014年)。产业转移园升级为深汕特别合作区,深圳主管经济,发展空间拓展到468.3平方公里,由于深圳元素好介入,结合资源优势和招商引资项目,重点发展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能源、食品制造、旅游业、生态农业等产业。

第三,合作区产业发展打基础阶段(2014-2017年)。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腾讯云计算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其他深圳企业项目加快入驻,形成了初步产业规模,与深圳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重点聚焦大数据、云计算、安防、节能设备、太阳能、新材料、生物、航空,同时依托自身资源发展海洋、现代农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和港口、旅游、生命健康等现代服务业。

第四,合作区成为深圳第“10+1”区(2018-至今)。由深圳负责全面建设管理,进入大开发大建设阶段,更多的深圳企业进驻合作区,全区累计引进产业项目102个,其中94个来自深圳,进一步奠定了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电子设备及电子产品制造、机器人、海洋产业等产业发展基础。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例,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总投资共250亿元,全部达产后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还将带动更多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集聚。

二、合作区全面融入深圳产业发展规划体系

近期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深圳市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规划政策,为合作区产业发展增添了浓厚的一笔,为产业实现更大发展创造更大机遇,打开更大空间。

从产业发展重点方面,突出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合作区在全市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布局了智能机器人产业、安全节能环保产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海洋产业、新能源等6个集群,既突出了合作区已有的产业基础优势,产业领域得到延伸与拓展,同时又结合了海岸线、海滩和深水良港等资源优势。

从产业环节布局方面,以生产制造为主研发为辅。智能机器人产业重点布局研发与生产制造环节。安全节能环保产业则力推“总部+基地”发展模式,重点聚焦生产制造环节。智能网联汽车则聚焦汽车零部件核心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制造环节。新材料重点布局电子材料等领域的生产制造环节。海洋产业重要发展相关细分领域的生产制造环节,同时兼顾部分研发功能。

QQ截图20220801105159.png

从产业空间布局方面,全面覆盖重点发展片区。在深圳市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中,合作区拥有鹅埠—小漠先进制造业园区和鲘门先进制造业园区等2个先进制造业园区,深汕智造城、深汕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深圳港小漠国际物流港、深汕环境科技产业园、深汕湾机器人小镇、海洋智慧港、小漠湾文化旅游创新小镇等重点发展片区,全部纳入到市里未来产业整体空间布局。

三、合作区产业发展再出发策略

紧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机遇,按照“湾区所向、深圳所需、深汕所能”总体要求,继续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智慧+运用”为发展模式,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现代服务业为补充,将合作区打造成为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产业新城。

以实体经济为先导,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加大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供给,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推进6大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推动制造业向科技研发和现代服务业延伸。加快引进港口物流、金融、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科技研发、商务服务等重点领域龙头企业。发掘优质乡村旅游资源,拓展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特色小镇开发建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以产业平台为重点,促进产业互补集聚。突出先进制造业园区、专业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围绕五大产业集群,建立政府、国企、社会化组织全方位立体化招商模式。引进拥有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引领作用强的头部企业,带动上下游和配套企业集聚,加强企业梯队建设,丰富完善产业链条,强化产业配套能力。推动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合发展,为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产业提供多元场景试验、产业化、示范应用,在重点园区和重点产业率先突破。

以先进制造为依托,支持创新载体建设。以五大产业集群为重点,瞄准生产制造环节紧密的关键创新节点,围绕龙头企业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需求,支持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创新孵化机构,建设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载体。深度对接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院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建立面向新兴产业和新技术发展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搭建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构建集生产制造、科技研发、创新服务于一体的产业生态,促进产业链条式、集群式发展。

以土地储备为核心,保障产业发展空间。深化探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以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探索推动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科学合理确定合作区供地时序,加快产业用地空间的整备。创新土地管理模式,支持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前提下,推进二三产业混合用地。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创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开展集体土地征收流转试点。推进重点园区建设,满足不同产业需求的多层次产业空间体系。

以配套服务为支撑,汇集各类产业人才。构建小政府、大平台、重服务、高效率的政务管理体系。强调服务区域、联动发展,国际化标准建设具有深汕特色的配套设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集总部办公、研发办公、高端酒店、商业中心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商务配套设施。加大南外(集团)深汕西中心学校、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深汕实验学校、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等资源向人才的倾斜力度,享受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教育服务。积极探索多种途径引进特殊紧缺人才,完善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以金融创新为抓手,拓宽产业融资渠道。设立政府投资基金,通过股权投资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基础作用和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充分运用深汕望鹏引导基金,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制造业研发、中试、产业化、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建设等的支持。完善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制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以及方便快捷的质物处置机制。

推荐阅读

  • 综研观察

    加快推进深江合作纵深发展 2023-12-20 11:14
  • 综研观察

    新世纪以来,我国研发投入水平扩大了33倍,基础研究经费全球第二 2023-09-26 15:59
  • 综研观察

    推进“深”圈建设,惠州“融深融湾”驶入快车道 2022-08-09 11:18
  • 区域经济与粤港澳大湾区

    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中心研究 2019-12-29 10:59

    本项目从指引性、操作性、高端性、创新性出发,重点关注“协同创新、支撑体系、实施路径”。通过深入分析香港与内地科技创新合作的难点,制定了面向生命健康、人工智能、微电子、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的创新生态顶端资源图谱,提出着力把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打造为新兴科技创新发展场景中心,并为合作区开发建设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引。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