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1日至13日,首届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在会展中心(福田)举办,本次渔博会主题“渔粤向未来”,目标打造为面向全球、集聚高端商贸与科技资源的世界级旗帜性渔业盛会。
一、变革中的鱼市场,世界级海洋城市的特色地标
鱼市场是用于销售渔获物的场所,是渔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重要集散地。传统鱼市场从事渔获收购、批零集散等基本服务,设施简陋、服务低劣、行业附加值低。随着世界渔业资源枯竭,渔船卸货、补给修理等生产功能逐渐衰退,全球涌现出一批诸如东京丰洲市场、悉尼鱼市场、西雅图派克鱼市场等新型海鲜市场,增添海鲜现场加工、风味特色餐饮、观光零售等功能,成为观光消费体验胜地。以南半球最大的海鲜市场的悉尼鱼市场(Sydeny fish market)为例,年交易量约为1.35万吨,出售海鲜种类数量世界排名第二,市场渔获物拍卖零售额达约6亿人民币,每年吸引游客约300万人次,约占悉尼国际游客量20%,甚至高于大堡礁等知名景点。
二、现代鱼市如何建,悉尼新鱼市添妙招
为适应现代渔业发展新变革,新南威尔士州政府于2017年拨款36亿元人民币建设新鱼市场,预计2024年底开业。新鱼市由丹麦建筑事务所3XN设计,旨在“让渔文化回归黑荆湾,提供一个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滨水特色区与悉尼联动”,建成后将是自悉尼歌剧院以来最重要滨海建筑。
图1 悉尼新鱼市场概念设计图
鱼市设计理念强调立体空间复合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新鱼市屋顶采用波浪形状表达当地渔业文化;地面拍卖大厅、批发业务、渔船码头和装卸码头;水域设置多个用途码头提供卸货、休闲、游艇等多种用途空间;一层大厅开展食品零售和新鲜海鲜销售;夹楼层设置成办公空间、餐厅、酒吧以及悉尼海鲜学校;市场外部提供1.2万平方米的公共空间供游客活动,包括海港长廊、城市公园和桥路长廊。此外,新鱼市设计注重绿色可持续性,建筑获得6星绿色之星可持续发展评级,能耗较旧鱼市降低30%,水耗降低50%,采用新型材料节约10万吨碳,可循环处理6000吨食品废物。
图2 鱼市场水域功能分区规划
“美食+培训+艺术”产品组合提升消费体验,游客量翻番预计超600万人次。一是不仅提供新鲜的海鲜产品,还设有多个餐厅、小吃店、蔬菜店、酒类专卖店、熟食店和礼品店,提供从传统海鲜大餐到寿司、生鱼片、和牛在内的各式美食,享用美食的同时欣赏黑荆湾和澳新军团大桥美景。二是依托悉尼海鲜学校开设包括西班牙海鲜饭或海鲜菜的简单课程,也有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等顶级大厨授课周末培训班,开课费根据时长每人90至200澳元不等,每年吸引1.3万名学员深入体验,也给学校带来不菲收入。三是注重为文化娱乐体验,安排多种活动和娱乐节目。由悉尼公共艺术顾问公司Cultural Capital策划行为艺术、舞蹈、谈话和研讨会等系列现场表演项目以激活港口城市文化,再创一个新“歌剧院”。
建有完善的海鲜质量保障体系。鱼市早在1998年引入了质量保证计划,纳入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每六个月由审计师根据国际ISO 22000:2018食品安全管理标准进行外部审计。鱼市于2000年推出海鲜行业培训计划(SITP),为员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相关标准细化至渔业、水产养殖、海鲜加工以及海鲜销售分销等29项能力。
三、四方面精准施策,打造海洋城市特色会客厅
“十四五”期间,深圳承担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双重使命,围绕现代鱼市场营造海洋主题消费新场景,将有助于显著提升渔区整体收益,切实增强市民海洋文化体验。
//深圳大小梅沙 Veer 供图
一是高标准规划设计鱼市场,多功能分区“渔商”协调共存。开展鱼市场设计全球国际竞赛,引入日本、欧美等全球鱼市场清水、绿色、多功能协同等先进设计理念,打造交易+美食+文化复合综合体地标。探索实现传统作业和拓展配套软分离,设立传统渔业区、休闲游憩区、海上运动区、文化体验区等功能分区,将海洋文化元素与建筑、雕塑、色彩文化符号结合,营造具有海洋文化景观空间。
二是引进法国蓝带、悉尼海鲜学校等国际知名海鲜烹饪学校。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餐饮消费市场,与深圳本土职业学校合作建立顶级海鲜烹饪人才培训基地,丰富深圳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学习借鉴悉尼海鲜学校商业模式,为游客提供海洋长短期课程体验培训,提升消费附加值。
三是打造具有国际、港澳渔文化演绎地。谋划太平洋岛国、港澳地区等海洋渔业魅力文化节庆活动,体验各国不同渔业及海洋文化,提升深圳海洋文化交融度与知名度。
四是强化食品质量控制体系。推出深圳海鲜行业培训计划,高标准系统提升从业人员职业能力。设立深圳海鲜优秀奖项,奖励包括渔民、零售商、批发商、美食、文化以及媒体等突出贡献业界人士。
(1)
河南省安阳市地处京津冀与中原城市群战略要道,交通优势突出,产业基础较好,基础支撑有力。本项目为安阳在新时期探索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的转型发展新路径,推动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强市建设提供指导。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