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下午,国务院正式印发《河套深港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定位、发展目标、总体布局、主要任务,对于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大定位,为大湾区“科创引擎”注入强劲新动能
正值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3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4周年重要时间节点,《规划》正式印发实施是国家从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对粤港澳大湾区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河套推动深港科创融合和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支点的地位愈加凸显。
《规划》赋予了深圳园区“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三大定位。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着眼于河套独特的“平台”和“通道”作用,发挥“一河两岸、一区两园”跨境直连互通的独特优势,有机整合深港科技创新资源并链接到更广泛的国际创新网络。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以河套为支点,积极对接香港及国际先进规则。在政策加持下,率先在深港科技体制创新合作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推动科技管理机制创新,探索制度型开放新路径,进一步撬动更大范围的科研制度的改革创新。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意味着深港两地的创新合作不仅注重创新技术和产品研发,而是结合深港两地开展科技创新的特点和需要,更务实、高效地推进创新合作,构建完善的产学研体系和创新链条,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可以说,河套作为深化改革的试验场和扩大开放的前沿阵地,新的定位从更大范围支持深港科创产业落地生根、“向实”发展,更深层次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助力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二、深港携手,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优势耦合明显,合作效应互补放大。
香港作为国际自由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对国际科技创新资源要素有内地城市不可替代的强大吸引力,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畅通国际循环的重要支撑。同时,作为全球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香港在创新集群、基础研究、金融资本、法律制度、营商环境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深圳则拥有更为广阔市场,创新和产业化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科技创新和产业生态系统,在市场机制、人力资本创新支持、产业资源,科技服务和技术应用能力强。
《规划》聚焦当前深港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提出便利科研人员进出、实施货物分线管理、科研资金跨境流动监管、国际互联网数据跨境、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等诸多具体举措。目的是保障各类科研要素资源高效流转,促进深港资源互通共享,推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融通。这对于发挥“一国两制”下的深港共建优势,激发两地科技创新活力,实现资源高品质融合、要素高效率配置、成果高水平导出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深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三、引智汇智,注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创新文化具备开放性、包容性和高度性,能够形成包容异质思维、激励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尊重并激发人的创新激情和活力,在吸纳多样化人才上极具优势。深港创新要素集聚、国际化水平领先,具有比肩世界一流湾区的广阔前景和建设世界人才高地的良好基础。
《规划》亦着眼于科研人才在河套发展的“软环境”,具体提出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构筑国际创新人才港、完善全方位科研服务、塑造国际化高品质科研社区等四大具体举措,着力将河套打造为汇聚全球智慧的科技合作平台。在政策细节和配套方面,结合国际人才对宜居社区、邻里交往、教育文化、创新事业、医疗健康等需求,河套深圳园区依托科学家服务平台,推进涉及国际化教育、住房、医疗、居留旅行、法律援助等的多元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社区治理模式,建立与国际有效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营造与国际接轨的科研环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