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文: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时间:2023-10-21 15:43

2533

QQ截图20231127155158.png

为深入探讨国际视野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对话,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于2023年10月19日(周四)全天在文化大厦三层多功能厅隆重举办第二届“中国与世界的对话”国际论坛,主题为“国际视野中的中国式现代化”。

论坛邀请到来自世界各地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人类文明视野下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比较、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意义、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挑战、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南方”、“一带一路”与人类共同现代化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与交流。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深圳)betway登陆 理事长叶小文受邀作主题发言。

QQ截图20231127155215.png

叶小文

古往今来,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近代世界发展的主线,就是无论从何起点,无论选择什么道路,都要走向现代化。这是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也是中国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但“现代化梦”很可能化为泡影,成为噩梦。近代以来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往往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先导。这个过程产生了对劳动力、原材料、能源资源的大量需求,对外扩张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近代西方一些国家,在原始积累过程中,是以坚船利炮、圈占土地、奴役他人等方式在全世界掠夺资源、薅取羊毛的。这种方式虽然推动了这些国家的发展繁荣,却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深重灾难。

随着西方现代化的扩展,世界上不和谐的“现代性”噪音和两极分化的裂痕不断扩大。现在,大家都在奔现代化,当然难免打破旧秩序。而习惯了霸权的国家,则要维护旧秩序,继续弱肉强食、称王称霸。二战后世界勉强支撑的基本和平局面,已然岌岌可危。此刻俄乌战火未熄,巴以冲突又起。世界很不安宁,核大战的达摩利斯之剑已经高悬。同时,由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量子卫星、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人类生活的关联前所未有,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也前所未有,世界各国人民前途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又一次站在了和平还是冲突的十字路口。面对这种局势,人类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人们为了争权夺利恶性竞争甚至兵戎相见,这很可能带来灾难性危机。第三次世界大战一旦引爆,其进展谁也控制不了,其后果谁也预料不了!另一种是,人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努力去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远离贫困共同繁荣,远离封闭开放包容,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和平安宁的美好世界。大家从不同起点相向而行,沿着和平道路,都过上好日子,一起实现“现代化梦”。

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坚定地推动和实践着第二种选择。

QQ截图20231127155233.png

这做得到吗?当今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对另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和平崛起,忧心忡忡,耿耿于怀。气又气不过,打又打不动,于是就构筑“小院高墙”、强推“脱钩断链”、鼓噪供应链“去风险”,百般施压、遏制。两大国关系因此日益紧张,不能不令世界担忧。所谓“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针对中国迅速崛起后,必将与美国这样的旧霸权国家发生冲突的担忧,习近平主席早在十年前就明确指出:“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中国行动的基因是什么?英国哲学家罗素说,“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自秦汉时期实现大一统后,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就从价值层面跃升为“以和邦国”的治国理政理念。几千年来,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深知和平是发展之基,发展是和平之本。强起来的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当然,对和平崛起的中国,你不必为他发抖,也不可对他小觑。他不会炫耀武力,不等于没有实力。他从不惹事生非,也从不怕事怕死。

与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长期奉行“国强必霸”的丛林法则和对抗性零和博弈思维不同,中国向世界展示的,既是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发展中国家持续而协调发展、势不可挡的现代化;又是一个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有助于解决人类共同面临难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和平崛起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得通、行得稳,不仅因其符合实际,实事求是;也因其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深叶茂。中国式现代化向世界展现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深厚情怀、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让世界人民感受到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前途所在。

在刚刚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的另一贡献,是高扬着人类新人文主义的旗帜,推进着人类新文明复兴。

现代化起源于数百年前,西欧历史上发生的一场持续200余年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生产力从封建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但文艺复兴以来的文化活力、动力机制,渐现其先天不足和负面效应。发展颇有冲劲,缺乏平衡功能。人欲不断扩张,节制日渐式微。好比一部越开越快的汽车,油门不断加大,刹车一再失灵。文艺复兴之前的西方世界,处在一个极端——以神为本,以君为本,极度贬低人。文艺复兴之后的西方世界,又摆向另一个极端,强调人本、人权、人性、人欲,极度抬高人。人“就像一部发疯的钢琴”。正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所说:“人在各种欲望不得满足时处于痛苦的一端,得到满足时便处于无聊的一端,人的一生就像钟摆一样在这两端之间摆动”。

今天,人类文明的交汇已走到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人类危机呼唤人本主义在否定之否定意义上的继承和发扬。新时代对人本主义的呼唤,需要对传统人本精神继承吸收,发扬其积极成果又要革故鼎新。因为西方近代人本主义多强调作为个体的自由与权利,尊重人的本能欲望,催生了迅猛发展的经济,也造就了膨胀的个人。面对第一次文艺复兴遗留下来的膨胀了的个人,新的文明复兴,将建造和谐的人。它既巩固第一次文艺复兴人本主义积极成果,又要对其过分的运用有所克制。当西方文明以霸权的形式推行其价值观的时候,我们需要新型的人与社会的关系;当传统的工业文明发展导致生态危机的时候,我们需要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当西方文明过分强调物质、商业和市场利益的时候,我们需要新型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新型关系的潮流,就是新的文明复兴;这种新型关系的旗帜,就是“新人文主义”。

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了十分厚重的人文理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种“见素抱朴”的人文主义的文化底色和文化底蕴,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不断生发、生生不息的。“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以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为基础,当代中国大力贯彻“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宗旨始终不渝。顺应时代、借鉴创新、改革开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在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的实践中,最广泛最深刻地凸显了新人文主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现代化,不仅要以物质层面的现代化为基础,也要以文明层面的现代化为底蕴,以文化创新和文明进步为先导。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大步迈进、和平崛起的中华民族,高扬着人类新人文主义的旗帜,推进着人类新文明复兴的潮流,贡献于人类共圆“现代化梦”的愿景。

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现代文明,必贡献于人类文明。

推荐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