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9 10:47
2023年12月13日,中国(深圳)betway登陆 与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在香港联合举办“深港双城发展论坛”。本次论坛紧握深港城市发展脉搏,围绕“北部都会区发展”和“创科及新型工业化”两大议题展开讨论。来自深港两地的20多位专家学者做了主题发言。
一、启动深港创科新引擎,推动北部都会区的建设
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裁张志刚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深化港深两地合作,是未来湾区协同创新的重中之重。面对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新机遇,两地应充分利用创新科技这个抓手,开拓港深合作新格局。同时,他也殷切希望与会专家可以集思广益,为港深两地如何进一步推动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建言献策。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袁易明就“新时期下深港合作的核心优势”作发言。他认为,深港合作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并集聚国际资源。相比内地城市,香港在科技创新发展领域具备独特的优势,例如香港拥有较强的创新策源能力和基础研究能力,同时汇集了一批专业领域人才。他还特别强调应发挥好香港吸引国际人才的重要平台作用,为大湾区创新发展提供关键智力支持。
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就“北部都会区对于香港未来发展的关键意义”作发言。他指出,北部都会区作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关键平台,将以科创产业为引擎,为香港经济带来新动能。他强调,深圳在北部都会区的产业发展中同样具有关键作用,未来香港在调整原有传统新市镇发展模式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港深合作,灵活吸引两地企业共同参与。下阶段北部都会区建设的顺利推进很大程度在于两地产业的有效导入以及合作需求的及时对接。
大湾区香港中心研究总监王缉宪就“北部都会区背景下的港深合作”作发言。他指出,未来北部都会区规划中的潜在新增人口、岗位可能都大于从香港其他地方转移来的量。因此,深圳产业外溢,会成为北部都会区发展的主推动力。在特殊区位优势及港深差异化发展特点影响下,两地需要共同商讨向北连接深圳,向南连接港岛、九龙地区等多种可能。政策方面,港深双方人员跨境往来的规则很不对等,当务之急是要尽早解决深圳科技人员跨境通勤来香港工作不便利的问题。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李江就“深港合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作发言。他着重指出了三大主要挑战:首先,深港边界地区存在明显的功能布局和产业差异。其次,跨界交通设施不足,交通联动和数据共享仍存瓶颈有待突破。最后,两地法律制度和治理体系各异。对于未来的机遇,他强调应优化双城空间结构,打造重要发展平台,以聚焦两地优势产业。期待深港两地能够在产业规划中实现协商共识,共同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香港特别行政区特首政策组专家组成员张量童就“港深融合发展新趋势”作发言。他重点探讨了两个关键议题。首先,在港深两地合作中推动制度软联通上既不宜操之过急也不可固步自封,他呼吁应深化研究“一河两岸”河套合作区能够为港深两地深度融合发挥作用的具体路径。其次,他认为深圳湾极具潜力,是整个大湾区的黄金地段,希望未来能打造更具优势的产业。同时深圳应加强国际合作,与香港等周边城市共同保护深圳湾自然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就“深港双城协同发展”作发言。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关注过往科技创新发展的核心要义,全球主要的科学中心发展趋势在于强调依赖技术研究、孵化能力以及国际技术合作的重要性。他着重强调港深双城具有独特优势,如技术研究实力和整体协调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制度差异和数字化落后等问题。他呼吁深港需加强融合发展,特别强调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发展区需要率先通过体制创新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助力深港形成协同合力,以应对外部挑战和周边城市竞争,为大湾区的国家科技中心和科技区建设注入活力。
团结香港基金副总裁兼研究部联席主席水志伟就“香港未来科技创新重点项目”作发言。他提到新田科技城及河套香港园区在建设时间、规模和规划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他指出新田科技城涵盖河套区港深创科园的创科用地达3平方公里与河对岸的深港科创园区面积相若,预计创科岗位增至17万个将面临居住需求和交通问题。他还提出了香港在园区规模、交通建设等方面推进缓慢的问题,强调了交通改善对于北部都会区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指出香港与深圳园区的合作需要更多思考,特别是在未来二十年内,应着眼于提高一区两园的整体水平。
betway登陆 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玉阁就“北部都会区的发展战略”作发言。一是香港发展策略的转变,未来北部都会区选择产业带动基建或是产城带动基建,还是二者同步值得探究。二是产业园区建设方面,香港产业园区应明确未来发展类型,并切实着眼于如何应对IT技术变化对城市和产业的影响。三是公共设施建设方面,他指出北部都会区轨道交通建设是中长期的项目,短期内更为紧迫的公路等设施建设是否能借用内地的经验和能力值得思考。四是河套地区产业协同发展方面,他呼吁进一步研究,以实现要素自由有序流动为目标,推进高效便捷流动。
AECOM 亚洲区都市环境与规划副总裁罗达邦就“新田科技城和北部都会区项目发展”作发言。新田科技城(包括河套合作区香港园区和新田一带)是整个北部都会区产业发展的重心。其中,河套合作区香港园区联同深圳园区形成“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的发展格局,将进行协同发展。香港会继续积极与深圳合作,争取试行专属跨境政策,确保人员、物资、资金、数据等创新要素都能够便捷流动,完善港深两地的创科产业生态圈,加强港深两地创科深度合作。
二、创科发展与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的深港合作
深圳市委原副秘书长、南方科技大学教授乐正就“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作发言。他指出,人工智能将重塑制造业包括研发设计、资源配置、生产效率和能源消耗等方面,并成为推动工业化升级的核心。他特别强调了深圳和香港应走向数据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以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其中,人才和算力中心是未来制造业的核心,并呼吁在招商引资中更多地关注引进算力中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杰出讲座教授陈清泉就“科学精神、工程实践和创新思维对港深双城发展的重要性”作发言。他提到,科学是发现真理、造福全球的手段,而工程需解决实际问题,强调技术、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他认为,创新的核心在于多维度思维,并呼吁港深两地应共享资源、联合建立国际教育和创新中心,并以融合的思维推动深港合作实现创新与投资的共赢。
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执行会长范丛明就“深港产业协同发展”作发言。他指出,深圳应依托香港高校科研优势,并推动与中小微企业的紧密合作,逐步实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实质科研合作方式。同时他呼吁,深港合作应当充分利用双方产业优势,注重可操作性和可落地性,保持合作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香港科研技术与深圳产业化应有机结合,构建长期互补、合作共赢的基础。
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罗璇就“香港科研与产业深度对接”作发言。她指出,香港应将科研实力集中于北部都会区,以科技引领产业发展,该举措也能为整个大湾区的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目前香港虽有强大的科研实力,但科研与产业之间缺乏有效对接,尽管大量知识产权(IP)存在,却鲜有实际应用。建议通过政策支持,创新研究院等机构的建设,推动香港科研成果与产业的深度对接。
腾讯会议天籁实验室主任商世东就“香港高校与中小企业的跨学科合作”作发言。他指出,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若干现实层面的挑战,需要跨学科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这种模式并非要求极端专业深度,而是需要大量跨学科团队进行协作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他认为,香港在该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呼吁深入探讨这一合作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全面支持的同时,也能推动高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徐岩就“拓展港深合作的三大要点”发言。他从人才、投资和市场拓展三个角度阐述了港深合作的关键难点。首先,他呼吁在深圳设立科技园,为港深企业共同提供研发和智力支持。其次,他指出应通过相应机制鼓励深圳等地的企业来港投资,香港中小企业可以加强同前者的合作以实现科研经费渠道的多元化。最后,他建议未来香港的市场拓展应寻求深圳或海外合作伙伴,以确保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推广。
深圳市南山科技事务所所长王艳梅就“深港合作的紧迫性和重点突破”作发言。她认为,深港合作要实质性突破,应着眼于产业融合发展。产业融合是共建国际科创中心之“基”。目前深圳最大的优势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智能制造产业。而着眼未来,深港融合发展的产业可选择“生物医药、数字经济和海洋产业”三个方向,具体涉及医疗器械、大健康、细胞和基因,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数字创意、区块链,以及海洋电子、海工装备、海洋服务等。
利丰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张家敏就“深港合作及大湾区规划”作发言。首先,他认为香港需加强与深圳企业在产业领域的合作,特别是在科技创新领域。其次,他着重强调了中央的支持和政策引导的必要性,为港深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最后,他特别提到两地机场合作的重要性,认为深港在机场领域的合作将是全球最大资产之一。他呼吁香港与深圳机场互联互通,以提升国际和国内线路的协调,创造更强大的南北城市联系。
betway登陆 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在总结发言中特别提到,深港双城建设应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通过三大方案以时间换空间。一是制定独特的香港产业政策,由科学家和企业家主导,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二是通过香港发展的一边做、一边施的方式,加速实施项目规划,包括与深圳合作的生态合作区等。三是建立深港共同的公共产品和政策,包括算力基础设施和人才共享。此外,他还强调了公共基础设施和政策在推动深港合作中的关键性,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希冀深港用三五年时间加速发展,做出成效。
论坛由中国(深圳)betway登陆 和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共同发起,旨在促进深圳与香港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探讨经济、社会和民生议题,推动两地发展的持续繁荣与创新。论坛每年将在香港和深圳两地轮流举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