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18 17:24
//正在建设中的鹏兴立交,建成后将成为深汕骨架路网重要关节,串联起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二期和小漠国际物流港。
//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深汕实验学校高标准运动场。
2023年,步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黄金期的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喜讯连连。《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正式施行,为深汕发展改革提供坚强法治保障;《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公布,赋予深汕增长极使命;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等具有龙头牵引效应的重大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小漠国际物流港在对外开放一年时间出口新能源汽车超2万辆……
新的一年,深汕特别合作区抢抓机遇、锚定目标,全面增量提质,努力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奋勇争先。深汕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激情不减,一份份捷报频频传来。2023年年底,东风李尔新能源汽车座舱项目实现“当年拿地、当年动工、当年投产”,协鑫集团、德方纳米两个近百亿级新型储能产业项目落户深汕;2024年首个工作日,总投资91.8亿元,重大产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领域的8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深汕发展,日新月异,离不开省市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也得益于极具创新性的区域合作模式支撑,在这片改革试验田上探索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探索成果。深汕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带来哪些启示、未来可以在哪些方面锐意进取?近期,学界、媒体频频组团前往开展专题调研,总结深汕发展经验的同时,也为深汕这座现代化滨海新区、产业新城、田园都市建言献策。对此,深圳特区报特地整理相关专家学者和新闻工作者对深汕特别合作区的观察与思考,以飨读者。
//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深汕西中心学校图书馆。
中国(深圳)betway登陆 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周军民:深汕要与深圳主城区实现优势互补
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betway登陆 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军民长期关注深汕特别合作区改革发展,他表示,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发展,对深圳不仅是锦上添花的意义,还担负着对外辐射传递大湾区发展能量的任务。“深汕与深圳原特区的总面积大体相当,距离主城区大概100公里距离,是一个很理想、体量很合理的实验区,是深圳再创业的热土。”
《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的施行为深汕发挥自身优势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周军民认为,这向大湾区、全国乃至全球宣告了深汕特别合作区长期稳定的发展预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也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类似功能区的开发实践提供了创新经验。
2021年,比亚迪与深汕结缘,投资50亿元建设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项目,又在2022年初投资200亿元,建设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项目。“当时,我写过一篇文章,呼吁深汕应该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一先进制造业中的大产业,既能迅速以大产业拉动区域的发展,打造新兴产业特色鲜明的新城,同时也能与深圳主城区、与大湾区发达的电子信息产业联动,服务深圳‘制造业立市’的定位。”周军民说。2023年,深圳市正式提出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并公布三年行动计划,深汕特别合作区既拥有相对充足的产业空间、资源供给,又能背靠主城区的创新、资本、人才、市场等一系列要素,承担起全域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的任务,为深圳打造汽车产业链创造了可能。
“从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可以看出深汕产业定位的进一步明确,也可以看出深汕与深圳主城区之间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实现了错位发展。”周军民认为,根据《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的“一主两副一极四轴”的总体发展布局,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深圳都市圈增长极,这与深汕当前的发展态势和产业定位是十分契合的。“此外,深圳还有前海、河套等政策试验区、合作区,这些区域主要聚焦在上游基础研究和中试等环节,中下游需要配套和支撑,深汕恰恰能够提供这方面的空间条件。深汕可以与前海、河套等加强协同,形成紧密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合作关系。”
“深圳40多年来的宝贵经验,应该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加以放大。”周军民还指出,深汕应当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科技创新资源和要素,“创新不能脱离实体经济,不能脱离制造业。深汕在把制造业做起来以后,就要着手活跃科技创新,把深汕和深圳主城区人才以及相关制度结合起来,就近和比亚迪以及产业链的企业紧密结合,播下科技创新的种子,实现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的共同繁荣。”
对于深汕的发展前景,周军民表示非常乐观,他认为,深汕很可能在十年内成为粤东地区核心区的增长极,不仅要在经济体量上带动区域经济能级,也要在城市功能、民生保障等方面与主城区看齐,引领粤东区域发展。
深圳大学材料学院副系主任、副教授 姚蕾:深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广阔发展空间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面临从高速增长期迈向高质量发展期的转型。要实现转型,我们迫切需要新材料、新型储能等多个产业领域协同发展作为支撑。深汕特别合作区构建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以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为辅的‘一主三辅’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既非常契合深圳坚持制造业当家的发展思路,也赶上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好机遇。”深圳大学材料学院副系主任、副教授、材料学科全球前2%科学家姚蕾表示,深汕特别合作区有广阔空间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部署。
姚蕾研究方向包括导电陶瓷材料、纳米陶瓷材料和纳米多孔碳材料及其在大功率储能器件、固态储能器件以及柔性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对新材料产业发展有着深刻洞见。姚蕾介绍道,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对电池材料的需求与日俱增,产业需要开发具有更高能量密度、更长使用寿命、更低制造成本、更快充电速度的电池,为此,全国相关领域科研院所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在深圳人才政策加持下,深圳大学引进了许多顶尖人才,目前也正在筹备相关重点实验室,希望能够在电池科研领域取得更大突破。”姚蕾表示,制造业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而科技创新也离不开制造业实体,注重产学研结合非常重要。她希望包括深圳大学在内的科研院所能够为深汕发展提供更多科技服务、输送更多高质量人才,并紧密对接深汕“一主三辅”等产业创新需求,为科研创新提供方向与动能。
新华通讯社深圳特区支社副社长 周科:挖掘深汕破解体制机制难题的经验
每个季度来深汕特别合作区走一走、看一看,是新华通讯社深圳特区支社副社长、主任记者周科这几年一直保持的工作习惯。“这几年,深汕变化挺大的,不管是产业还是城市面貌,各方面都有很快地提升。比如,几年前过了晚上10点,基本找不到吃饭的饭店,现在半夜了也能吃上饭。”人气、烟火气越来越旺,周科从细节中一窥深汕的发展。
“心中有大局,笔下才会有细节。要结合中央精神看深圳,看深汕。深汕的设立,主要目的是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最后要走向共同富裕。我们写稿子,要从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改革中找到经验成果。深圳发展得好,更要辐射带动别的区域发展。深汕作为‘飞地’,发展得这么快,体现出了深圳辐射带动作用。新华社深圳特区支社将持续关注深汕发展破解了哪些体制机制问题,有哪些创新的举措。”周科说。近年来,他采写了《从粤东“经济洼地”到大湾区东部门户——深汕特别合作区奏响发展动能的转换变奏曲》《两座莲花山同奏一曲歌》等多篇聚焦深汕的通讯,让深汕经验成为其他区域发展的镜鉴。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史伟刚:深汕再次证明“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一早从深圳主城区市民广场出发,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史伟刚骑着单车,在傍晚时分抵达了深汕。史伟刚一路欣赏深圳、惠州美丽的海岸线,也从不一样的视角审视了深汕。在随后两天的调研中,史伟刚感受到了深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的变化,“算起来,深汕从2018年底由深圳全面主导,到现在也就5年,但已经有很多故事,特别是看到开发建设前后的对比图,真是让人直观感受到什么是深圳速度。”
在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和小漠国际物流港调研时,史伟刚了解到,为了加强厂港联动,深汕专门在厂区和港口之间规划了一条专用疏港通道,未来汽车基本上可以说一下线就能开到滚装船上,既节省了成本,还完成了测试环节,“这让我想到宁波也有很多汽车厂,比如大众、吉利,而且吉利旁边也有舟山港梅山港区,但目前还没有这样从厂进港的专用通道。深汕真的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想到了,突破了,就是海阔天空。”
对于深汕的未来,史伟刚认为,深汕有潜力成为深圳都市圈的“一极”,同时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他表示,要实现这个目标,深汕要做好规划布局,“深汕的土地资源依然是非常珍贵的,现在深汕的规划很好,布局也非常合理,期待在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里,深汕能做到‘高、强、大’!”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徐锋:深汕的精气神令人振奋
进厂房,入港口,访民生,看规划,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管委会委员、副总编辑徐锋和调研团队用两天时间,深入调研了深汕特别合作区高质量发展成果,他用三个字概括自己的所思所想。
“一是‘豪’,这两天我看到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干部、建设者,脸上洋溢着自豪之情、豪迈之情,充分体现出了深汕的精气神!”调研过程中,徐锋多次看到街头“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标语,这令他想起40多年前在深圳街头常看到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感到非常震撼、振奋。”
“二是‘蹚’。去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广州向法国总统马克龙介绍,40多年前,在这里首先蹚出来一条经济特区建设之路。‘蹚’这个词,在广东就是指重大的战略改革往广处、深处走,特别是深汕合作区作为‘飞地’模式更要蹚路,作为特区的深圳就是要‘飞’到祖国需要的地方继续‘蹚’。”徐锋说,非常期待未来深汕特别合作区能够蹚出一条既具有独创价值,又对其他超大城市可资复制借鉴的新路。
“三是‘融’。其一,深汕提出‘田园+都市’模式,工与农、城与乡交融,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值得期待。其二,深汕与汕尾、惠州等周边合作拓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未来深汕影响力会更大,产业交融发展想象空间很大,成为大湾区和粤东融合的节点。其三,就是机制融合,深汕在社会治理角度方面的诸多创新举措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汕尾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陈建平:期待深汕与汕尾产生更多联动
作为汕尾人,汕尾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陈建平深知深汕四镇曾经的薄弱与落后,“这次来深汕,既感到熟悉,也感到陌生,可以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短短几年翻了一番,产业更是今非昔比,深汕的蓬勃活力让我感到非常欣喜。”
陈建平表示,通过两天的调研,他看到了深汕的务实作风和改革勇气,对于深汕的发展充满信心。深汕的经验也给他带来了不少启示。“现在,深汕确实让人有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震撼!深汕的速度不仅是‘深圳速度’,还是‘特别速度’,特别是保障比亚迪等企业落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之快,拿出了改革创新的勇气。”
深圳对深汕进行精细化、科学化规划,让陈建平感慨颇深。“不论是国土空间规划,还是在产业规划上‘一主三辅’布局,以及民生事业的前瞻规划、生态保护的提前部署,深汕都展现出长远的眼光。”陈建平说,深汕独特的发展路径不仅能让当地百姓受益,也会使其成为深圳人向往的后花园。
陈建平十分期待深圳能够通过深汕和汕尾加强联动。“深圳和汕尾通过产业共建结缘,通过深汕特别合作区结心。现在,深圳和汕尾已经在招商引资中有了一些互动。最近,广汕、汕汕高铁通车,更是将汕尾和广州、深圳连成了一小时生活圈,期待汕尾能够在大湾区和粤东地区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深汕的发展,不仅深圳的老百姓很关心,汕尾的老百姓也非常关注。接下来,我们也会继续讲好深汕的故事,宣传好深汕的变化。”陈建平表示,将持续策划有分量的报道,讲好更多深圳和汕尾合作的“双城故事”。
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观察融媒中心常务副总编辑 倪均:深汕的优势在于链主企业牵引
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观察融媒中心常务副总编辑倪均第一次来深汕,就被这里的发展速度所打动。他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观察,点出了深汕的产业发展优势就在于有比亚迪这样的链主企业带动。
“一个强有力的、带有导向性的链主企业其实能起到强链、补链、延链的作用,深汕在这一步走得非常好,值得其他区域发展相关产业借鉴。”在调研中,倪均了解到,深汕围绕比亚迪布局核心产业链项目,打造飞驰智能科技产业园等配套产业园,通过产业链精准招商等方式引进壁虎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项目和专用车生产出口基地、佛吉亚深汕汽车零部件生产智造基地以及协鑫储能项目、德方纳米新能源项目等重大项目,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让他对深汕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充满信心。
“深汕速度背后,是深汕温度。”倪均表示,在几天的调研采访中,他常常听到的一个字就是“同”,深汕打造与深圳“同城同质同效”的治理体系,特别是在民生方面,高标准建设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础设施,体现出浓浓的人文关怀,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路也促进了高端产业在深汕迅速落地。
苏州日报编辑中心总监 宋治国:深汕要把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结合
深汕特别合作区与苏州有着不解之缘,也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草创初期,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给深汕发展带来了许多启示。
“说到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发展模式,苏州也有类似实例。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在市内和省内已得到复制推广,比如,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就是典型,这也是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个‘走出去’的项目。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现已形成以苏宿工业园区为主体、其他5个共建园区为支撑的‘1+5’联动发展格局。希望这种模式能给深汕发展带来更多启发。”在深汕调研期间,苏州日报编辑中心总监宋治国认真了解了深汕在承接深圳大工业方面做出的努力,他认为,深汕很好地结合本地区情推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到江苏苏州考察时指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还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宋治国向深汕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苏州根植江南文化,促进“文化+”多业态融合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传统文化不能丢,发展文化产业,对于经济发展也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宋治国说,深汕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福佬、客家、畲族、疍家等社群文化交汇,值得大力挖掘开发,成为深汕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雄安分社负责人 解丽达:雄安发展经验可供深汕参考
“雄安和深汕,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但本质上都是一种区域协调发展模式的创新。”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雄安分社负责人解丽达来过几次深圳,但深汕还是头一次来,看到深汕赓续深圳精神,发展跑出深圳速度,她印象深刻,也直呼收获颇丰。
了解到深汕特别合作区密切关注雄安发展动态,大力学习雄安经验,解丽达向深汕有关领导详细介绍了雄安的情况。“雄安的规划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体现了高标准高质量,可以说是中国城市的样板。特别是在生态环境方面,雄安治理效果卓著,人才到雄安感觉到非常舒适。另外租房租金也相对便宜,还是精装修交付、拎包入住,可以说是全国最好的安居房标准,生活成本很低,生活质量比较高。”在深汕调研期间,解丽达参观了深汕高标准打造的首个保障性租赁住房深耕村,了解了深汕构建确保保障房建筑面积占居住建筑面积达60%、保障房套数占居住住房套数达60% 的“双六十”住房保障体系以及深汕通过国际咨询评审的城市规划蓝图,她表示,深汕城市基建水平和民生保障水平完全有希望对标深圳、对标雄安。
“另外,在政策方面,雄安承接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任务,形成了功能疏解配套体系,北京疏解人员到雄安在公积金、医保、人才激励等政策上享受着跟北京同样的标准。近期,雄安还出台了‘雄才十六条’引才政策,很有吸引力,人才来雄安都能安居乐业。在行政审批方面,雄安也创新了很多模式,‘一会三函’等一条龙服务的做法还推广到了河北省,现在北京的事雄安能办,雄安的事北京能办。”解丽达表示,在一系列措施的加持下,雄安承接北京非首都疏解功能初见成效,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雏形初步显现,综合承载能力、要素集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希望深汕的同志们能够来雄安实地考察,感受未来之城的蓬勃活力。(王森)
(0)